眼下家电的大环境并不乐观。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家电市场实现零售额3389亿元,同比下滑9.3%。今年“五一”促销期,厨房场景各品类家电与热水器国内线下市场的零售额同比下滑22.3%。
即便是家电行业龙头,增速也在放缓。格力电器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收入952.22亿元,同比增长4.58%,实现归母净利润114.66亿元,同比增长21.25%,而在2021年同期,格力电器的营收、归母净利润增幅分别为31.01%、48.64%。
格力电器在2022年半年度财报中提到,2022年上半年,中国家电线上市场零售额同比下降5.3%,这是近年来首次出现线上市场同比下降;而家电线下市场零售额的跌幅则超过10%。
在此背景下,企业迫切寻找新的增长曲线,而热门赛道则成为潜在的转机方向。以光伏项目为例,不少家电行业都跨界光伏,包括TCL、创维、美的等,涉足光伏玻璃、单晶硅片、光伏组件等各个环节。
而预制菜市场实际上属于庞大的食品工程,烹饪、冷链、质检设备等都可以成为家电切入的方向。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翰分析指出,目前家电企业并没有像之前别的企业一样大规模地进军预制菜产业,而是选择了“淘金的,不如卖水的”这一市场逻辑——不直接去参与市场的竞争,而是将自己的业务逻辑放在卖装备上,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市场操作策略。他认为,此举既可以迅速积累市场竞争力,也避免了直接参与市场出现比较大的市场风险。
江翰举例称,这就好比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卖电池的宁德时代却是最赚钱的公司一样。不过这种逻辑到底能否成立,关键还是看产业的发展空间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