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建设推进会暨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京开幕。会议以国家规划为指引,围绕氢能政策体系、行业标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问题,集聚全产业链智慧力量,推动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会上,8家单位签署氢能产业链建设合作协议,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氢电储能联合实验室,在制氢、储氢、运氢、用氢领域开展机理研究及技术开发合作。
本次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江作题为《镁基固态储氢研究及发展趋势》的主旨演讲。丁文江表示,中国的镁占全世界的90%,在镁基固态储氢方面具有先天优势。目前镁基固态储氢在汽车、海上风电、军工等领域都有广大的应用空间。“希望将来汽车上面供氢用固态储氢,像加汽油一样。”丁文江说。
会上,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氢电储能联合实验室”正式签约成立。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副主任邹建新教授作为代表进行了云签约。
未来,氢电储能联合实验室将针对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家重大战略目标,以解决氢能和储能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为导向,通过开展科学探索、技术创新、战略咨询、新产品研制和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长期合作,支撑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联合实验室将以氢能“制氢-储氢-运氢-用氢”关键技术为核心,结合钠离子、镁离子等电池技术,在中石化的应用场景牵引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技术支撑下,将氢电储能技术中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为我国科技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地方科技发展需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