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Wiley旗下的能源旗舰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方国家教授团队有关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的重要研究进展。
论文中提出了一种具有双界面修饰的内封装策略,全方位地钝化缺陷和减少离子迁移通道来抑制碘离子迁移。即一方面在二氧化锡电子传输层表面旋涂一层氯化铌然后低温退火形成含氯的五氧化二铌。含氯的五氧化二铌不仅能为钙钛矿吸光层与二氧化锡电子传输层提供一个更好的能级阶梯结构;同时氯能与钙钛矿下界面未配位的铅相互作用成键,钝化钙钛矿下界面缺陷形成更贯穿更大的钙钛矿晶粒;还可以减少钙钛矿体相和表面的残余碘化铅,从而实现钙钛矿的底层封装。另一方面再在钙钛矿表面旋涂一层正丁基溴化铵形成二维钙钛矿,进一步减少表面缺陷和残余碘化铅,从而同时实现对钙钛矿的顶层封装。通过器件优化,最终获得24%的光电转换效率,同时器件在经过1000小时最大功率跟踪测试(55℃温度下持续光照)后仍能保持88%的初始效率。
这一内封装方式丰富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封装策略,为制备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提供了一种新思路。